近七成民众反对“择校费”

来源:时代商报 日期:2010-8-2 作者:深圳学校网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对沈阳市212名民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市民听过中小学“择校费”,48%的民众曾给自己或亲戚的孩子办过非学区入学。

  择校费加重家庭负担

  在接受调查的 212名民众中,有70%的民众反对中小学“择校”,这其中有16%的人认为中小学“择校费”的收取会加重家庭负担,尤其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讲。“读一个小学就得花上几万元,相当于一个家庭全年的收入,这对一个工薪家庭来说实在是不小的开销。”市民张先生说。

  超过一半的市民认为如果“择校”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不利于所谓的“非重点”、基础实力相对薄弱的学校的长远发展。网友“合格的男人”在帖子后面回复,现在教育就是一个大坑,还必须得跳。网友的纷纷回复表示出了对现阶段中小学“择校费”问题的无奈。

  其实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择校”是明文禁止的。据了解,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工作由各区、县(市)政府负责组织,各区、县(市)教育局具体实施公办小学和初中学区划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学区划分方案,确保本行政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小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都有公办学校的学位。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不得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的规定,任何初中招生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尽管教育局三令五申一直在下“禁令”,但是调查显示,在利益和人情面前,还是有很多中小学放松“戒备”。

  “择校费”该不该透明

  面对中小学的择校,除了不赞同,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此前,曾有一名政协委员认为既然现阶段“择校”仍取消不了,那么不如由政府规定中小学“择校费,”对其明码标价,也免得“择校费”继续飙升。

  市民郝先生很支持这一提议。他也认为现今的状况只会导致中小学“择校费”越来越高,并将加大家庭的负担。将不同学校“择校费”明码标价可以避免“择校费”持续走高,同时也减少部分普通家庭在办理非学区入学过程中的麻烦。有些家庭没有能力在学区内买房子,通过缴纳“择校费”来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相对优质的教育,也算是给家长减轻负担。

  市民王女士则担心,倘若真的将中小学“择校费”透明化管理,那么势必导致那些师资或是其他方面较突出的学校生源增多,而其他那些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学校则容易出现生源短缺的情况,这样就不利于后者的健康发展。

  网友白衣飘飘认为中小学“择校费”一旦透明,将是对中小学教育所倡导的公平的最大损害。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取消各种名义的“择校费”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减少家长的负担,而不是通过将“择校费”透明化这样荒谬的做法来实现。

  一位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表示,中小学“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优质基础教育供不应求,还有就是民众对于“重点”学校的追崇。这几年,沈阳市已经开展了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投入,教师交流更加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让“择校费”放在明处,并不是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办法,只有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才能保证教育的公平。

  本报记者 高华庚 实习生 孙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