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幼儿园学位问题事关城市发展战略
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0-7-28 作者:深圳学校网
今天,本报刊发了宝安区购买民办学校的学位,用来解决符合“1+5”条件的家庭适龄儿童上学的新闻。此前一段时间,深圳幼儿园学位紧张的新闻报道持续升温,甚至出现多年未见的景象:家长在公立幼儿园外彻夜排队,希望能为孩子“排”得一入园资格。看来,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学位问题已不仅是个民生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深圳未来的战略问题。
在“金猪宝宝”入园高潮发生时,有人说是与“2007金猪年生育高潮”有关,认为是许多家长为了生个“金猪宝宝”而主动“有计划生育”,导致新生人口异动,生出13.5万“金猪宝宝”,创历史新高。
如此看上去“铁证如山”的说法,很快就被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所否定。权威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深圳新生儿首次突破10万人后,连续几年大幅度上升,2007年13.5万,2008年16万,2009年15.8万。如果说2008年还有个“奥运宝宝”因素的话,那2009年比2008年只是稍微回落了区区2000人,充分说明人为的因素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但“金猪宝宝”面临的难题却是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大。今年入园的压力算是勉强对付过去了。但是,孩子会一天天长大,他们今后还要上小学、初中,绝大多数孩子也一定会继续上高中。
那么,深圳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位又是个什么状态呢?据深圳商报记者的调查,深圳的小学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学位需求。而初中阶段的学位,以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不足6万人(近几年基本都在5万人左右)推算,应该不会超过6万个。高中阶段今年能够提供的普通高中学位不超过3万个,加上职高、中专等,总共会有5万多个学位。
13.5万“金猪宝宝”,五六万个中学学位,这才是深圳未来面临的真正挑战。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民生问题,而应该上升到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究问题,来寻求对策。
深圳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过去,深圳人会骄傲地说,深圳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这样的人口结构确实为深圳的超常规发展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推动作用,仅劳动人口畸多、供养人口畸少这一项,就大大提升了深圳的平均经济效率。
但是,从人口的自然演化规律来看,人口的年龄红利不仅无法长期持续,而且会在未来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形式连本带利还回去。
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定量、定性的科学研究,如果不把这些问题统筹起来考虑,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仅会天天手忙脚乱,而且会大大增加社会总成本,人民群众还不一定买账。比如,新生儿数量持续增长的势头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峰值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到一个什么数字会进入稳定期?到什么时间又会出现开始逐渐减少的拐点?减少的幅度又会是怎样?……而这一系列数字又与深圳未来的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总体人口目标和人口控制政策等密切相关。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一个真实、科学、靠得住的判断,我们的很多决策就缺乏依据,就很难对症下药。
再比如,关于深圳到底应该建多少学校的问题,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已经出现不同声音,有不少人不主张深圳大量建学校,原因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内地许多特大型城市已经开始出现学位大量过剩的现象,不少地方只好大班变小班,一个班只有20人左右。认为深圳作为一个地域狭小、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城市,建一所学校所花费的成本相当之高,动辄以千万甚至以亿计,如果过了人口高峰期,建那么多学校又做什么用,特别是那么多老师将来如何安置?
这些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而且恰恰说明了深圳教育问题的特殊性。特殊问题需要特别智慧,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