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宝宝在深圳遭遇入学难题
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1-3-30 作者:深圳学校网
“留在深圳上学?还是当跨境学童?”家有港生宝宝的陈纯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上网发帖咨询各位过来人,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答案,她始终难以判断。相比2008年年初于香港生子的喜悦,此时的陈纯为孩子前程抉择两难时,开始怀疑当时赴港产子是成熟考虑的结果,或只是虚荣心作祟的一时冲动。
从2004年开始,赴港产子就成为了内地和香港的热门词汇,一张香港的出生纸让内地产妇趋之若鹜,内地产妇前赴后继前往香港生孩子,该热潮至今仍在持续。如今,当年赴港产子热潮中的那一批港生宝宝都已经到达入学或就读幼儿园的年龄,他们是留在内地就学还是赴港读书?在深港两地不同的教育制度下,赴港读书会否困难重重?香港政府是否欢迎这一批孩子回流香港就学?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学生家长,有的家长不禁感叹,香港出生纸易拿,但成才之路不好走。
诱人的香港出生纸
折腾的香港求学路
一到每年的入学申请时间,深圳房地产信息网论坛上就会有很多家长开贴咨询“留深读书还是赴港就学”,每个咨询的帖子都会成为论坛上的热贴,家长们在帖子里讨论得热火朝天,“既然拿了香港身份证,就到香港读书吧,留在深圳读书,上学还需要借读费。”“孩子到香港读书,跨境学童太辛苦。”这样的争论经常上演,但始终没法给与徘徊在深港十字路口的家长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过,有些家长还是毅然将孩子送到香港读书,但香港求学之路并不好走,孩子和家长都需要适应香港的教育体制。
刘斐(化名)的孩子就读于香港凤溪一家小学,刘斐说:“书本费和杂费每学期1000元左右,每月饭费400元,跨境保姆车交通费500元,总的来说挺实惠的。”有的家长会心疼孩子跨境读书的辛苦,但刘斐认为,这能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在刘斐眼里,钱是最不要紧的折腾,陌生的教育才是一种煎熬。
香港的教育中,家长的参与非常重要,很多活动需要全家出动,这一点和内地的教育不太相同。刘斐怎么也没有想到,在香港,像他们家这种双职工的家庭会被列入 “问题家庭”的行列。 刘斐说:“双职工家庭跟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一起被列为"问题家庭’,这让我难以接受。像我们这种内地的双职工家庭,辅导的时间可能比较少,去学校开会的次数也不是很多。就算有时间,繁体字我都不会写,也没法辅导,全得靠孩子自己学习,或者上补习班。这种情况在香港教育体制下算是比较大的问题,可我们也没有办法。”
除了家长观念上的转变,家住深圳的港籍孩子缺乏相应的学习氛围,也是让刘斐头痛的问题。由于刘斐一家住在深圳,她无法像其他家长随时让孩子有识字的机会,“孩子回到深圳时,英文、繁体字都没有使用和练习的环境,所以英语成绩一直不好。没有使用的环境,仅靠学校的教学是不够的,孩子就得比别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英文和繁体字,这也让孩子有很大压力。”不仅如此,刘斐坦言,孩子在香港读书一年多,虽然和香港本地孩子相处很融洽,但始终无法融入香港社会,这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一个障碍。“除了上学,他大部分时间待在深圳。我们不是港人家庭,没有香港人的氛围和习惯,孩子就像处于深港的边缘。”
一位刚送孩子赴港读幼儿园的家长告诉记者:“宝宝在深圳读了三年幼儿园,去幼儿园香港面试,老师说小孩的进度跟不上。因为孩子可以听懂粤语,可是不会写繁体字和说粤语,英语看着图片会读不会拼,最后老师建议,最好是读半年幼儿班,让孩子先适应。”
在深圳房信网论坛上,一位送孩子赴港读书的家长写道:“内地孩子在香港读书的缺点是在广东话的环境里很吃亏,就拿中文来说,每次考试,我的儿子聆听和口试的分数都很低,所以中文成绩总是最差的,虽然他用广东话和人交流完全没问题,但毕竟不是母语,所以在学校里各种能够表达自己,出头露面的机会很少,很多场合宁愿当哑巴,挨了批评也不愿意为自己辩解,吵架都没词儿,可以说是长了人家威风,灭了自己气势,谁让咱到了人家的地盘上,语言弱势呢,所以我觉得这不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们把家都搬到香港了。”在一个港生宝宝的讨论Q群,不少家长都如此感慨。
香港推出措施助学童
香港教育局由1997年9月开始,为有取录内地新来港儿童的学校提供校本支援计划津贴,并由2000年4月起,将该津贴扩展至包括非华语儿童及回流儿童。该支援计划津贴将为有取录新来港儿童的学校提供更多支援,让学校能够因应这些儿童的需要而灵活安排支援服务。有取录新来港儿童的公营学校可向香港教育局申领。由2010年9月起,每名小学生的津贴额为港币2884元,中学生则为港币4276元。为使学校能够适时提供支援服务,以帮助这些新入学儿童,教育局会于每一学年发放预支津贴予提交申请的学校。
学校须另行设立一个“校本支援计划津贴账”,作为有关该津贴的收支记录。学校可灵活运用这些津贴,弹性地为新来港儿童提供校本支援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为新入学的新来港儿童开设补习班(包括中/英文科及其他有需要的学科)、设计校本课程、购买教具和辅导教材、筹办迎新活动、辅导活动及课外活动。香港教育局还推出了帮助新来港儿童适应本港环境及教育制度的适应课程,课程每班为期60学时,课程包括:社区认识,了解本地文化,了解两地文化差异;了解本地教育制度;学习繁体字、广东话及基本中文、基本英语及课室用英语;掌握学习技巧;学习与人相处和沟通之道,学习如何接纳别人及与人相处之道;学习处理情绪的技巧;自我形象、自信心的提升;日常生活教育。
香港教育局还为新来港儿童设计全日制“启动课程”,新来港儿童可选择先行修读这个综合课程,然后才入读合适的学校。该课程同样是为了提高儿童的英语及中文水平,帮助他们适应香港社会和个人发展,为他们提供实际的本地课堂学习经验。香港教育局在各区设立教育服务处,协助内地新来港定居学童寻找学位,并安排入学。内地新来港定居学童或其家长可在罗湖关卡、教育局区域教育服务处或任何一个民政事务总处咨询服务中心索取一张简介本港教育制度的单张,这单张附有回邮至教育局总部地址的邮柬。